首页 习题正文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一段时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会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参考答案及解析】
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吗? 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似是而非的论证,得出"政府不必干预生产过剩"的结论。其论证过程存在多处不当,分析如下∶ 首先,"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未必能推断得出"扩大销售,化解生产过剩"。如果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已经趋于饱和,那么市场可供开拓的余地就很小,所扩大的那部分销售量未必能够化解生产过剩。何况任何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还受到产品质量、社会购买力、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也就不必然得出∶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 其次,材料忽视了"产品供求完全可以达到相对平衡",因此,"生产过剩是常见现象"未必成立。况且,常见现象是事物发展的外在表现,客观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两者不能混淆,无法推断得出"生产过剩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更不必然得出∶政府干预是违背客观规律,因为政府干预完全可以遵循并利用经济规律。 再次,"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显然是过度推理了,以此为前提,推出这会导致"缺衣少食",也是小概率事件;进而推出"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显然存在"滑坡谬误"的嫌疑,况且,生产过剩本就是指"生产超过市场需求",极有可能造成浪费,因此,怎能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 最后,材料指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而不必干预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显然是不当假设了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不会导致民生问题。况且,前文谈到生产不足会导致缺衣少食,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不恰好说明这是民生问题吗,因此,不能得出∶政府不必干预生产过剩。 综上所述,材料的论证存在诸多逻辑漏洞,由此得出的"政府不必干预生产过剩"的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

正在整理中,欢迎在文下评论区提供答案解析,谢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scpro.cn/v/8feb658e9ce04e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