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习题正文

25.从工业区域布局的角度评述 20 世纪 60—70年代的

25.从工业区域布局的角度评述 20 世纪 60—70年代的三线建设。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要点】 三线建设是 20世纪 60—70年代中国对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其对我国的工业区域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背景 (1)中国严峻的周边形势。20世纪60 年代,国际环境处于冷战状态。60年代,中苏关系持续恶化。1964 年8 月,美国悍然轰炸越南北方,并将战火延烧到包括北部湾和海南岛在内的中国南部地区。此外,印度政府不断蚕食我国领土,在中印边境多次向我国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面对这些现实,毛泽东提议加强战备,进行三线建设。 (2)我国原有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工业、国防工业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北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这种工业布局在面对战争时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处于苏联军事威胁之下,沿海地区的工业区则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面对这种局面,我国从"准备大打、准备早打"出发,从"要搞大后方"和"建立两个阵地"进行部署,打算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建设较为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 (二)内容 (1)三线区域的划分。一、二、三线是按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7省、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山西 4 省的西部地区,这被称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 (2)三线建设的目标。在西南、西北、中南纵深地区建立起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3)三线建设的方针部署。为实现三线建设总体规划,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①国防工业布局要坚决执行"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贯彻小型化、专业化的原则;②国防工业在基本建设中贯彻执行"山、散、洞"和"中、小、少"的方针;③对搬迁项目要实行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具体部署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在三线建设新的工厂,扩建部分工厂;二是把一线的重要工厂和配合后方建设所必需的工厂搬迁到三线;三是组织好全国的工业生产,为三线建设提供设备和材料。 第一部分 历年全国统考真题与解析(2007一2021年) (4)三线建设的代表性成就。1964—1980年,国家在三线地区部署了1100 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包括钢铁、石油化工、森林建材、铁路交通、教育等各个方面,重点是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甘肃酒泉钢铁厂、成昆铁路、重庆兵器工业基地、西北航空航天工业基地等。一、二线地区各省市部署了一批本省的"小三线"项目。 (三)评价 (1)积极方面。从 1964年到 1980年,我国集中力量建设西北、西南内陆三线地区,改善了工业区域布局,适应了现代战争的需要,加强了国防工业建设,在中国内陆三线地区初步形成了科研、试验和生产的后方战略基地。此外,三线建设对开发内地资源、改变生产力布局、促进内地三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2)消极方面。三线建设过分强调备战,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缺乏全面规划,造成了投资浪费、收益低等缺点;且大规模开发对三线地区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正在整理中,欢迎在文下评论区提供答案解析,谢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scpro.cn/v/3548424f33ae4798.html